乌鲁木齐智慧社区+物业养老模式

首页>智慧养老案例中心>案例内容页

老有所养 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乌鲁木齐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37.58万人,占总人口的16.88%,目前是全疆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乌鲁木齐市建成养老机构39个,拥有养老床位6000余张;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272个,覆盖率分别达到90%以上。

乌鲁木齐市出台《乌鲁木齐市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投入,全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首府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智慧”社区+物业”养老模式,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百米

近年来,城市养老服务业跨步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新疆乐龄居家养老中心依托社区,分别在南门国际置地小区、南湖旭东社区、新市区锦城社区和车市巷都设有康养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

新疆乐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智慧养老专家爱牵挂,向社区老年人发放智能手环,以爱牵挂智能手环终端为入口,结合爱牵挂智慧养老管理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物业养老模式。

服务中心将老人及家庭信息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老人建立个性化档案,并把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绑定到管理平台,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老人数据。若老人走失或遇到突发事件,可通过卫星定位找到老人位置进行救援,另外手环上还配有一个二维码,路人可扫描手环上的二维码及时通知老人的家人告知老人所在位置。

不止如此,如老人遇到紧急情况,还能通过智能手环发起主动求救,只要按下手环上的SOS一键呼叫按键,就能呼叫到管理平台,与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和求助。





新疆乐龄通过在小区设立呼叫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执行“接单-派单-跟踪-回访”的工作流程。确保建立以小区为中心的15分钟服务圈,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被居民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种以人文关怀、邻里守望、社区+物业养老模式的开展,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





老有所乐 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服务中心为本地老年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三大类:生活照料、主动关怀、应急帮助。生活照料,为老年人提供看护、保姆、保洁、维修等生活上的服务项目;主动关怀,为老年人提供定期走访、免费测量、生日问候、用药提箱、天气提醒等精神生活上的服务;应急帮助,为老年人提供出现危急时刻与医院等救助机构的必要信息资料的对接工作。





“吃饭、娱乐、就医,社区都能满足,孩子不在身边我也能得到周全的服务。”赵尔丁说。过去依赖传统养老观念的他,如今在火车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同龄的老人一起度过晚年时光。

“孩子虽孝顺,但各有各的生活,没办法全天候陪我。在照料中心,有朋友一起聊天、下棋,吃饭、休息都有人照顾,比我一个人在家守着电视强多了。”唐康华说,因为政府大力支持照料中心的建设,收费也比单独雇保姆便宜得多,他觉得这样解放了孩子,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不仅如此,为了丰富老年人文体生活,2014年起,市老龄办通过购买服务,由社会组织承接社区老年体育培训项目,在中老年体育健身爱好者中,进行健身秧歌、民族舞蹈、广场舞等健身项目培训。



据统计,市老龄办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老年文化活动。目前,全市建有社区老年协会646个,组建和吸纳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团队360个,参加老年人1.17万人。



市老龄办还与市文明办、市文化局、市广播电台等多家单位,为首府老年人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连续多年成功举办首府中老年才艺大赛、中老年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大量老年群体积极报名参与或观看演出,打造了首府老年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