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孤独会增加痴呆风险!调节好心态,关键要这样引导
2022-07-15
孤独会影响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心情郁结,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发病风险。
很多人对孤独不以为意。但事实是,孤独并不是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01
如何衡量老年孤独?
你有没有忽然在拥挤的商场里感到空虚?
或者,是否曾经为自己阅读一本书而觉得满足?
前者是孤独,后者是孤立,而大多数人对两者的理解皆是出于主观意识。
所以,心理健康专家认为有必要区分它们:当老年人与他人没有过多接触时,会发生孤立。孤立有可能使一个人经历孤独,但并非所有孤立的人都会走向孤独。
换而言之,社会孤立不一定会导致孤独。如果我们要判断一个老年人是否孤独,就不能用这位长者所拥有的朋友数量,或是其独处的时间去将孤独量化。
那么,老年孤独需要如何去衡量呢?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孤独感测试,要求参与实验的老年人根据自身社交人际一些相关因素来评估自己感受,最后得出以下几个可致老年人孤独的原因:
被社交圈排除在外;
无法与任何人正常交谈;
交友困难;
无法忍受孤独;
无法让别人理解自己;
急于让别人联系自己;
做什么事都会沮丧。
#02
老年人为什么会孤独?
首先,是因为老年人常常会缺乏必要的社交联系。
尽管老年人退休后有更多空闲时间去培养密切的人际关系,但实际上他们与身边人交流的意愿并不总是很强烈。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增加互动就肯定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许多研究数据表明,社交互动关键在于质量,而非数量。
因此,比起盲目地去结交朋友,不如多开展爱好活动,去认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还有研究指出,孤独具有传染性。要是长者身处孤独的环境之中,周围的人都不愿意互相接触,那么长者也会更容易遭受孤独的影响。
再者,比起群居老人,独居老人往往会更孤独。
过去绝大部分人从出生到死亡跟家人依然保持着亲近的来往,或是居住在一起。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便利,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今独居的老年人非常多。
当子女不在身边,亲属不在附近,老人能说上话的人很少,孤独感也就愈发强烈。
另外,老年群体中,患有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数庞大,健康欠佳会使老年人自我否定,终日陷入忧郁、愁苦等负面情绪,从而产生孤独感。
#03
怎么克服老年孤独?
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关键是要去思考用什么样的途径去促进他们与身边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确保他们不会抗拒这样的社交接触,全程是基于他们舒服的前提下进行的。
作为子女,不妨先从爸妈的兴趣着手,让爸妈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发挥所长。
假设爸爸喜欢下棋,多鼓励他每天出门走走,去公园找棋友;又比如妈妈擅长手工,可以为她报一个社区内或附近的插花班、园艺班。
同时,家人必须要学会主动去与老人沟通、聊天,说一说自己工作、生活发生过的小趣事,多给爸妈分享自己的喜悦,向他们传递积极的能量。
别小看亲情的力量,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陪伴,都是爸妈最需要的安全感。
有的时候,即使是用爱牵挂老人智能设备为爸妈自定义语音提醒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足以抵消掉爸妈的担忧,营造满满的安心。